
1. 标准介绍
抗菌针织品fz/t 73023-2006是中国纺织行业针对抗菌针织品制定的一项专业标准,主要规定了抗菌针织品的定义、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这一标准确保了抗菌针织品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抗菌剂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保障了消费者的健康。
2. 试验方法
抗菌针织品检测的试验方法主要包括吸收法和振荡法两种:
吸收法:该方法依据纺织品对细菌的吸附和抑制能力,通过测定菌液中活菌浓度的变化来评价纺织品的抗菌性能。
振荡法:此方法通过将纺织品与菌液共同振荡,模拟实际使用中纺织品与微生物的接触过程,然后测定菌液中活菌的浓度变化,以此评价纺织品的抗菌效果。
3. 评价标准
抗菌针织品检测根据《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标准,抗菌针织品按照其抗菌性能被划分为a级、aa级和aaa级三个级别。a级产品要求耐洗涤次数至少为10次,且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需达到99%以上;aa级和aaa级产品则分别要求在20次和50次洗涤后,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或肺炎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率达到相应指标(aa级≥70%,aaa级≥60%)。这一划分标准为消费者提供了直观的参考依据,帮助其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抗菌针织品。
4. 参考标准
在进行抗菌针织品检测时,除了依据fz/t 73023-2006标准外,还需参考以下相关标准:
gb/t 20944《纺织品抗菌性能的评价》:提供了纺织品抗菌性能评价的通用方法和要求。
gb 18401《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确保了纺织品的安全性符合国家标准。
抗菌针织品作为功能性纺织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抗菌性能和安全性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健康。抗菌针织品检测通过《fz/t 73023-2006抗菌针织品》标准的实施和中科检测机构的积极参与,抗菌针织品市场将变得更加规范、健康、有序。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提升,抗菌针织品必将在更多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为人们的健康生活保驾护航。
- gb/t30128 纺织品负离子发生量检测 2024-11-18
- 纺织织物防螨性能检测 gb/t24253驱避法 抑制法测试 2024-11-18
- 呼吸器面罩 压力表检测 消防用呼吸器气瓶检测 2024-11-18
- 空呼气瓶检测 正压式空气呼吸年检检测机构 2024-11-18
- 氧化钙 氧化镁检测 生石灰 熟石灰成分检测 2024-11-18
- 碳酸钙粉重金属检测 食品添加剂碳酸钙检测 2024-11-18
- 氧化镁活性检测 氧化镁成分检测 2024-11-18
- 石灰粉成分检测 氧化镁 活性度检测 2024-11-18
- 聚氯乙烯卷材地板检测 gb18586有害物质检测 2024-11-18
- 广州astm d6007 人造板甲醛释放量检测 2024-11-18